现在,我给你举个例子,我们看看,病态的吃饭漏汗,是怎样一个情况,中医又是怎么治的。
话说有一个男子,年25岁。
这个人,最近这一年的时间里,身上爱出汗。一动弹,别管活动量大小,他准出汗。
另外,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出汗。其实,他的饭量并不大。但是吃着吃着,你会发现,他开始出汗了。等吃完,放下碗筷,好家伙,你看他就坐在沙发上,继续出汗。
什么时候停止出汗呢?那可不一定。有时候,过了好久,这汗还是往外出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有人说,这可能是神经官能症。有人说,这可能和体质不好有关系。后来,此人专门求治中医,希望能有个合理的说法。
刻诊,见患者脉象细弱,苔白,舌质淡,脸色比较白。细问得知,大便有时候正常,有时候便溏。
可能是长期出汗的缘故吧,他现在总觉得乏力,不爱说话,食欲不如从前。
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,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。但见——
黄芪、白术、党参各30克,当归、柴胡各20克,陈皮、山药、山萸肉各15克,升麻、甘草各10克,水煎服。每日一剂。
结果如何?患者服用5剂以后,出汗的现象开始缓解,食量开始增加。原方不变,再投5剂,同时用五倍子粉少许,外敷肚脐,每日一次。
这回,把药用完,患者无论是吃饭还是平时活动,都不出汗了。整个人比以前精神多了。这是1991年《四川中医》上刊发的验案。
这里头的道理,咱们得好好说说。
首先,我们得知道,人为什么有时候,汗止不住地往外流。
这里的关键因素,在于我们体表的卫气,不充足。卫气,是汗孔的守门员。卫气不足,没有把门的,那汗水肯定流不停。
那么,是什么,导致卫气不足呢?
原因大致有两个。一个是患者脾虚,卫气的生成不足。这就好比水源枯竭一样,断根了。再一个,是卫气疏布得不好。这就和肺有关系了。
上文医案里的患者,我们从他就诊时的状态,就能看出来,他属于典型的脾虚。脉细弱,苔白,舌淡,便溏,食欲不振,倦怠乏力,又不爱说话。这很显然,是脾虚气弱,对不对?
这个状态下,患者爱出汗,是容易被理解的。但问题时,他为啥一吃饭,就出汗,而且饭后还出汗不止呢?
因为水谷精微,要想被有效消化吸收,你离不开脾胃之气来做功。受纳和运化食物,也是对脾胃之气的消耗。现在,你食物下去了,人家是不是得干活啊?这样一来,就让本就虚弱的脾气,更弱了。于是,我们体表的卫气,在这个时候就更显得不足,汗就流出来了。
等你吃完了饭,脾胃还得继续运化食物。脾气依然虚弱,所以你的汗啊,继续出,没个头。
你看,这就是为什么,有些人,一吃饭就出汗,吃完了也不能止汗的原因了。
这个时候怎么办、很简单,就是健脾益气。
当然,健脾益气,方法有很多。从最基础的四君子汤开始, 都能干这个事儿。但面对眼前医案里这个患者,那就必须得下大力气。你想啊,他的状态,善于漏汗。漏汗是啥意思?你身体这副皮囊,干脆兜不住了,无论如何都往下流,你说你还不抓紧下功夫吗?
所以,医案里,医家用到了补中益气汤,而且用量不小。来看一下——
黄芪、白术、党参各30克,当归、柴胡各20克,陈皮、山药、山萸肉各15克,升麻、甘草各10克。
这里头,黄芪、白术、党参,各重用30克,用于健脾益气。柴胡和升麻,提升脾胃之气,使得卫气在生成以后,迅速疏布周身。当归,养血活血,血为气之母,养气必须养血。陈皮,行气,使得补而不滞。山药和山萸肉,都有收涩之性,固护脾肾,收敛止汗。
你看看,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。你应该看懂了吧?
说老实话,这个吃饭冒汗的问题,在大多数情况下,不见得是异常,尤其是即将到了夏季(今儿就立夏了),受此困扰的人更多,你能说大家都有病吗?肯定不能。绝大多数,都是正常现象。
你记住我的话,在平时温度适宜的情况,你没有出汗不止的现象,也没有稍一动弹就出汗不停的现象,身体也不伴有其他明显不适,那就不要自己吓唬自己,说自己肯定不正常。上文医案里所述的这一例,属于典型的脾虚漏汗。他属于相对特殊的情况,为病态表现。你可以对照一下。
当然,除了脾虚,像阳虚、湿阻、阴虚等因素,也都有可能让人汗出不止。这就需要我们,根据具体情况区分看待了。阳虚的,畏寒怕冷,恶风自汗。湿阻的,大多舌苔白腻,舌质淡胖,舌边齿痕,体胖,恶心欲呕,头晕迷糊、爱睡觉。阴虚的,多潮热盗汗,热从骨出,口干舌燥,唇干颧红。大家,都有各自的特点。以后,文老师慢慢讲给你。
好了。今天,就说这么多吧。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